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3:34 点击次数:148
一 、苏军撤离后的东北形势与东北民主联军的任务
东北国民党军沿北宁路进攻受挫后,于1946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, 暂时停止了军事进攻。3月初,苏联红军开始自东北各地撤离回国。国民 党军于3月13日进占沈阳。从3月18日起,国民党军分兵三路,同时向南、 向东、向北推进。战争规模扩大,东北形势遽然紧张。
南路新6军除以第207师留守沈阳苏家屯外,其主力第14师和新22 师分别由苏家屯向南、由辽中向东进攻,21日占领辽阳;北路新1军沿 中长路两侧北犯,并于3月24日占领铁岭;东路第52军以其主力第2、 第25师从沈阳沿浑河南北两岸进犯抚顺。东北民主联军山东第1师、第 7纵队第19旅、保3旅于抚顺西北之肥牛屯、莲岛湾地区,击溃第25师, 歼灭2000余人,21日,主动撤出抚顺。
3月27日,军事三人会议达成关于调处东北停止冲突之协议,军调 部派遣执行小组“前往冲突地点,或政府军与中共军密接地点,使其停 止冲突,并作必要公平之调处”。在签订这一协议时,国民党政府代表表示, 政府不会派很多部队前去东北。但是,到4月初,除已经到达东北的5 个军外,又把第93军调入东北,其总兵力达31万余人。军事执行小组 虽然派往东北,但一开始就遇到国民党方面制造的种种困难,使执行小 组无法工作。国民党方面仍不承认东北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,并宣 称“只有接收,并无调处”。
国民党的战略企图是:迅速抢占四平及本溪、鞍山、营口等战略要 地和交通线,进而占领长春、哈尔滨,以达到占领全东北之目的。为此,杜聿明以5个师从沈阳出发,沿中长路进攻四平;以6个师进攻鞍山、本 溪等地,计划于4月2日前攻占四平、本溪。
为阻止国民党军在东北长驱直入,配合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进行的 谈判,中共中央决定,力争控制北满地区和长春、哈尔滨两市及中长路 满洲里至绥芬河段,要求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保卫战略要地四平、本溪。 为此,中共中央发出了一系列指示。
早在3月5日,中共中央即致电东北局,指出:“在东北外交问题尚 未解决以前,蒋介石将利用他已进入东北的军队向我军进攻,企图击溃 我在东北的军事力量,并想在外交上利用苏联将东北更多城市移交给蒋 接收,以便将来在国共谈判中有更多的法律依据来压迫我方让步。因此, 蒋与我方在东北的军事对抗和冲突,还将继续一个时期。蒋军可能在最 近进攻西满及南满,通辽、洮南及辽阳、鞍山、营口、海城、本溪、抚 顺等地……你们必须迅速准备严重的粉碎蒋军进攻的战斗,并须准备在 上述地区被蒋军占领后,你们仍能继续斗争。”
12日,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:“蒋介石在马歇尔几次要求下,虽同意 派执行小组到东北停战,但附带了许多苛刻条件(如中共军不能阻拦政 府军接收东北主权,并须撤退;政府军有权进驻矿区;中共军撤离长春路 三十公里以外,小组只能随政府军行动,并不得干涉东北政治等),我党 不能接受这些条件停战,因此在苏军撤退后,东北的军事情况即将紧张 起来。你们必须打几个胜仗,弄得蒋军在东北处于困难的情况之下,蒋 军才会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条件下和我妥协。目前你们应即准备粉碎蒋军 的进攻。估计蒋军在东北作战将完全依靠北宁路的运输,如北宁路不能 畅通,蒋军进入东北的部队即不能作战。望你们即布置对北宁路作有效 之破坏,以便争取粉碎蒋军进攻的胜利。”
23日,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及林彪、萧华,指出:“应立即动手大破 北宁路及沈阳附近之长春路,愈迅速愈广泛愈好,迟则无用。同时立即 动员全军在运动中及其立足未稳之时,坚决彻底歼灭国民党进攻军队, 愈多愈好,不惜重大伤亡(例如一万人至二万人),求得大胜,以利谈判与将来。'
24日,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并告林彪、黄克诚、李富春,明确规定:
“我党方针是用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,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 占长、哈及中东路,而以南满西满为辅助方向。”要求东北民主联军“坚 决控制四平街地区,如顽军北进时彻底歼灭之,决不让其向长春前进”。 “我南满主力就现地坚决歼灭向辽阳、抚顺等处进攻之敌,如能歼敌一两 个师,即可牵制大量顽军不得北进。”“如作战结果顽军在辽阳、抚顺地 域巩固了他们的地位,以致可以抽兵北上向四平街、长春前进时,你们 须准备及时将南满主力转移至四平街、长春之间,与黄李及周保中协力, 为保卫北满而奋斗,留下相当数量之部队保卫南满解放区。”
25日,中共中央致电林彪、彭真并李富春、黄克诚、程世才、萧华, 指出:东北无条件停战的协定可能于日内签字,但“你们至少还须经一二 个星期也许更长时间的恶战才能实际达到停战。在此时间内顽方会拼命 进攻,企图控制更多的战略资源要地,而你们应尽一切可能不惜重大牺牲, 保卫战略要地,特别保卫北满……长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等地,你们 必须在苏军撤退后一二日内控制之”。
东北局、东总遵照中共中央上述指示分析了东北战区的情况,认为 力求较久地保持沈阳、辽阳以南及铁岭以北地区,对南、北满作战和建设, 尤其是对保持长春以北广大地区甚为重要。只有在沈阳以南和铁岭以北 的两个方向上同时作战,才能实现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。为此,东总决 定:以一部兵力在南满保卫本溪,牵制进攻南满的国民党军;集中主力坚 守四平街地区,阻止国民党军北进;以一部兵力收复在苏军撤退后被匪 伪武装占据的长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等地。
二 、本溪保卫战
1946年3月下旬,国民党集中新6军新22师、第14师,第71军第88师, 第94军第5师,第52军第2、第25师共6个师兵力,以沈阳为基地, 向南满大举进攻。4月2日,新6军主力占领鞍山,第71军主力占领海城、营口。担任这几座城守备任务的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,给其杀伤后, 留一部于海城以东监视,主力集中于辽阳以东大安平地区,与第3纵队 靠拢,共同进行保卫本溪的作战。
本溪位于沈阳东南62公里,是东北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,素有煤钢 都之称。当时,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(即南满军区)机关驻在本溪。 为策应北满主力保卫四平作战,辽东军区司令员程世才、政治委员萧华 决定以第3、第4纵队和保3旅等部队,采取坚守阵地、适时出击的战法 坚守本溪。
4月1日,国民党军第25、第14师分别由抚顺、辽阳方向同时向本 溪进攻。2日,第25师进占抚顺以南之石灰厂、三人沟、大甸子等地, 第3纵队第7旅和第9旅第27团坚决反击,将该师击退至山城子一线。 进犯铧子沟地区的第14师,遭到第8旅第24团和辽东军区炮兵团顽强 阻击,伤亡近1000人。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本溪受挫。
国民党军休整数日后,于4月7日兵分3路向本溪发起第二次进攻。 左路第52军第25师由抚顺西南向本溪以北第3纵队第7、第9旅接合部 突进,8日,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占小四家屯、老凹、石富屯等地。第9 旅奋起阻击,迫其暂时转入防御。当日黄昏,第3纵队集中第7、第9旅 迂回包围第25师1个团。激战4昼夜,歼灭1800余人,并击伤其师长 刘世懋。
中路第60军第182师第545团,于4月8日攻占荒山子、三家寨、 马家寨等地,企图配合左、右路进攻。
右路新6军第14师,于4月9日转沿安沈路(安东—沈阳)向本溪 进攻。第4纵队第10旅主力协同第8旅在本溪西北之姚千户屯、大英守 屯一带将其击溃,并乘胜追击至沈阳南郊苏家屯东南长岭子地区,战至 10日16时,毙伤俘第14师副师长以下1000余人。国民党军第二次进攻 本溪再告失败。
4月14日,中共中央致电林彪、彭真,指出:本溪保卫战的胜利,“必 能引起于我有利之变化。望通令全军鼓励士气,粉碎顽军之进攻”。
4月19日,林彪致电彭真并中共中央建议速调南满部队两个旅北上 四平,以利大局。20日,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及林彪:“大战将在四平至 公主岭地区打,不歼灭顽方三四个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。因此凡可调与 应调之兵力必须早调,兼程向公主岭集中,争取主动,不要逐渐增兵, 陷于被动。”同日,又电令彭真、林彪:“南满部队速调一部北上交林直接 指挥作战。”
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,调南满第3纵队第7、 第8旅北上参加四平地区作战。保卫本溪作战则由第4纵队、第3纵队 第9旅和保3旅第7团等部担负。国民党军趁第3纵队主力北调,东北 民主联军南满兵力减少的机会,集中5个师5万兵力并调用飞机助战, 分3路再攻本溪。其部署为:左路第52军第2、第25师沿安沈路经苏家 屯、石桥子、火连寨南犯;中路新6军第14师、新22师由辽阳经铧子沟、 唐家堡子、鸡冠山沿太子河北岸东犯;右路第71军第88师由海城经鞍山、 七岭子、响山子沿太子河南岸东犯。
第3纵队主力北上后,辽东军区对本溪防御重新作了部署:将第11 旅(欠第32团)、第9旅及保3旅第7团置于安沈路两侧,阻击左路第52军; 第12旅和军区警卫团置于吊水楼子、田官屯一线,并以第10旅第30团 布置于虎把什沟、松树岭、三会场一线,阻击中路新6军;第10旅(欠 第30团)在第32团配合下,阻击右路第88师。
4月28日拂晓,国民党军左路第2、第25师在空军掩护下,向本溪 进攻。第11旅顽强阻击,但终因兵力不足,防线过长,阵地被突破而逐 步后撤。5月2日,第2、第25师占领奉集堡、英守屯;3日晨,又占领 姚千户屯。
与此同时,中路、右路国民党军虽遭到第4纵队的顽强抗击,有生 力量被大量杀伤,但仍不停止进攻,直逼本溪城区。
这时,东北民主联军本溪前线指挥员认真分析了作战情况,认为国 民党军兵力已达17个团,并集中优势炮火、飞机,突破一点;而守军防 线过长,主力不足,已无预备兵力投入战斗。为保持主动,报请上级批准,决定撤出本溪,转至本溪以东及以南继续阻击国民党军,并进行休整补充。
本溪保卫战历时33天,共毙、伤、俘国民党军4700余人,牵制国 民党两个军兵力于南满地区,迫使国民党军在本溪、四平两个战场作战, 分散了兵力,减弱了对四平进攻的力量。
5月6日,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本溪前线指挥员,指出:“本溪虽失, 你们牵制敌人甚多,这就是胜利,望鼓励各旅继续在本溪周围阻击敌人, 并派部袭击敌之来路,务使新六军、五十二军不能北上为要。”
三 、解放长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三市
长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均在中长铁路线上,为北满重要城市,长 春曾是伪“满洲国”的'京城'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1946年1月,国民 党政府依据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接管长春,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 行营设于长春,委派大批官员到长春接管。同时将冀东的原伪满靖安军“铁 石部队”姜鹏飞部空运到长春,网罗伪满军、警、宪、特及股匪,与进 入东北的国民党军遥相呼应。当时,长春有伪保安第2、第4总队8000人, 吉林省15个保安支队和1个骑兵大队8000人,伪警察2500人,及由日 军残部组织的一支部队,共2万余人。市内除以建筑物构成主要据点外, 重要路口均设有工事。防守的要点为中央银行、飞机场及南岭等地。哈 尔滨、齐齐哈尔等地也为大股匪伪盘踞,活动猖狂。这些反动武装严重 威胁东北民主联军的后方。
解放长、哈、齐三市是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赋予东北民主联军的重 要任务。1946年3月29日,东北局发出指示:“我们必须迅速完成一切准 备,于苏方撤退时以敏捷迅速手段进占长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各市, 争取一日内全部干净消灭各市顽匪。此举关系东北及中国革命前途甚大。”
夺取长春战斗由吉辽(东满)军区司令员周保中、政治委员林枫统 一指挥。4月10日,吉辽军区在卡伦镇召开军事会议,对夺取长春之战 进行具体部署,将攻城兵力分成3路:西路山东第7师第20、第21旅5 个团及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3团,约1. 1万人,从西面及西南面主攻;
北路曹里怀支队及第23旅两个团计6000人,从北面及东北方向攻击;南 路由永吉、敦化、延吉地方部队各抽调1个团共4000余人,从南面及东 南面攻击。限定各路部队于14日进至城郊攻击出发阵地,15日拂晓开始 总攻。
4月14日15时,第7师控制长春西郊飞机场,截断守军空援通道。 同时,南、北两路部队也如期扫清外围,逼近城区。
15日5时,3路部队同时向市区发起猛烈进攻。第7师进至洪熙路 南段,接近兴安桥、伪国务院等据点;北路部队逼近宫内府守军总部及 长春车站;南路部队进至南岭和大陆科学院等地。
16日,北路部队经过4小时激战,攻下长春车站,歼守军1个团; 南路部队占领市内重要交通枢纽兴仁广场;西路部队因守军凭坚固守,进 展缓慢。
17日,各路部队集中火力与守军逐楼、逐街争夺。至夜晚,分别占 领伪国务院、治安部、宫内府、广播电台、南站、南大桥、东大桥、兴 安大街等地。守军将其主力收缩于市中心大同广场(今人民广场)周围 的中央银行、市政府、警察局、宪兵司令部等处,凭借高大建筑物继续 抵抗。
针对守军情况,吉辽军区指挥员令各部协同作战,首先夺取市政府、 警察局、广播电台大楼,最后夺取中央银行大厦。18日5时,各部同时 向守军发起攻击。午后,南路部队攻占警察局、广播电台;北路部队占领 中央银行北侧的几座大楼。南路部队“朝鲜团”又以猛烈炮火将市政府 大楼打着起火,楼内守军弃楼逃命,纷纷被俘。接着,各部同时向银行 大厦发起总攻。银行大厦全部系花岗岩建筑,有可封闭的铁窗和沉重铁门, 易守难攻。各部几次集中火力突击均未成功。黄昏,攻城部队调整炮兵 火力,对银行大厦实施近距离射击。炮弹在大厦楼内爆炸,楼内守军顿 时大乱。上千名官兵向外突围,均被歼灭,银行大厦被东北民主联军占领, 长春宣告解放。
此役,共毙、伤匪伪军2000余人,俘伪保安第4总队司令兼长春卫戍司令陈家桢等以下1.6万余人,其中日军200余人。缴获飞机1架, 各种炮56门,机枪432挺,长短枪1. 16万支,子弹110万发。东北民 主联军伤亡1700余人。
解放长春的第2天,4月19日,中共中央致电彭真、林彪:“长春占领, 对东北及全国大局有极大影响,望对有功将士,传令嘉奖。”并要求东北局、 东北民主联军“用全力夺取哈齐二市';'用全力发动长、哈、齐三市及 长哈齐线东西两侧各二百里左右地区的数百万群众,帮助他们组织起来 与武装起来,作为控制全满之中心区域。迅速准备一切,为保卫长春而战”。
4月24日,东北民主联军以山东第7师第19旅、第21旅第62团、 新四军第3师特务1团及嫩江军区部队进攻齐齐哈尔。13时开始攻击, 守城伪军及土匪武装慑于东北民主联军之威力, 一经接触即四散逃命。 25日晨,解放该市,俘匪首袁大衡、张伯全及伪市长以下1500余人,缴 获坦克5辆,机枪11挺,步、手枪1000余支。逃窜的1500余人亦被追 击歼灭。
4月28日,东北民主联军第359旅及北安、松江军区部队解放哈尔滨, 俘匪伪军5000余人,残匪3000余人逃窜。
长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三市的解放,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民 主联军在东北的地位,消除了北满的心腹隐患,巩固了后方,并使东北 民主联军更能集中兵力于四平主要方向,更便于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四平 作战。
四 、实施运动防御,阻止国民党军于四平以南地区
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,沈阳、长春之间,中长、平齐(四平一齐 齐哈尔)、四梅(四平一梅河口)三条铁路在此交会,是连通东、西、南、 北满的重要交通枢纽,又是著名的粮食集散地。城北有北山,城东有小 山岗,南至沈阳、北达长春均为一片平原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冲。
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时,日伪武装力量遭到歼灭性打击而迅速投降, 故四平免于战斗即获得解放,并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政府领导人,成立了自卫武装。1946年3月苏军撤离四平时,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、 省保安司令张凯,勾结伪满靖安军“铁石部队”等3000余人,乘机袭占 四平,盘踞市内,构筑防御工事,等待国民党军北上“接收”。
东北民主联军为了控制中长路上这一战略要地,以阻止国民党军北 进,乃命第7纵队第56团、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8团、第24旅第70团、 保安第1旅(简称保1旅)第1团、辽西第2分区第16团、梨东县大队 等6000余人,于3月17日解放四平,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,其余全 部被歼灭。刘翰东、张凯及匪首王大化、王耀东等被俘,四平重获解放, 为东北民主联军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1946年3月19日,国民党军以新1军、第71军(欠第88师)从沈 阳出发,分两路向四平方向发动进攻。
新1军新编第30师(简称新30师)、第50师于3月19日分别由沈 阳文官屯、平罗堡沿中长路两侧北犯铁岭、开原,新编第38师(简称新 38师)尾随跟进。24日占领铁岭后,继续向北推进。
自3月下旬至4月上旬,东北民主联军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在铁岭 至昌图间,第7旅在昌图至四平间,采取运动防御,节节抗击,并不断 主动出击,消耗、疲惫进犯的国民党军,先后消灭新1军2000余人,并 迫使新1军以第50师替换受创的新30师,然而国民党军进展仍甚迟缓。 为迅速攻占四平,新1军又将新38师展开于昌图附近为左路,而以第50 师为右路,沿公路和铁路分头猛攻。
4月4日,中共中央致电林彪:'十旅在开原作战给了顽军以阻止和 打击,十分必要。七旅仍应尽力阻止顽军进入四平,给顽军以打击。因 停战小组有可能在数日内到达四平进行停战保住四平。不论四平能否保 住,对顽军进攻,均须给以打击,比不战而退要好。”同日20时,林彪 致电李富春、黄克诚并转报东北局和中共中央:决心“集中近六个旅的兵 力,拟坚决与敌决一死战”,要求参战部队“以种种方法振奋军心, 一定 要争取胜利,以奠定东北局面”。6日,中共中央复电林彪并告彭真:“集 中六个旅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,非常正确。党内如有动摇情绪,哪怕是微小的,均须坚决克服。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,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, 歼敌北进部队的全部或大部,我军即有数千伤亡,亦所不惜。”“本溪方面, 亦望能集中兵力,歼灭进攻之敌一个师。”中共中央强调指出,“上述两 仗如能打胜,东北局面即可好转”。“为达此目的,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, 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,才能打得出新局面。而在当前数日内,争取四 平本溪两个胜仗,则是关键。”“各军区后方剿匪与发动群众斗争,一刻 不能松懈,望同时严督实行。”东北局和东总遵照中共中央指示,调整部署, 集中优势兵力,决心打好阻击国民党军北进这一仗。
4月8日晚,东北民主联军山东第1、第2师,第7纵队,新四军第 3师第10旅、第8旅主力,独立旅第1团等共12个团的兵力向兴隆泉、 柳条沟、兴隆岭之新38师反击,激战一夜,歼新38师4个整连。同时, 第3师第7旅第19团和第20团一部向朝阳堡第50师1个团反击,歼其 一部。两次战斗共歼灭新1军1200余人,使号称“天下第一军”的新1 军首次受创。
与此同时,新四军第3师第7旅自4月5日起在四平以南泉头车站 顽强阻击国民党军第50师7天7夜。11日,第50师兵分三路,每路以 一个营兵力,在炮火掩护下再次猛攻泉头车站。第7旅第20团顽强阻击, 完成迟滞和削弱第50师任务后,于傍晚主动撤离泉头阵地,向北转移。 该旅第19团在虻牛哨以南继续阻击国民党军。
在新1军沿中长路向四平以南进攻的同时,第71军第87、第91师, 于4月4日占领法库县城后,沿公路经通江口继续北进,企图经八面城 迂回四平。4月10日,第87师两个团进至四平西南之金家屯一带。东总 令独立旅率第3团与配属的第13团(工人教导团)的1个大队,沿金家 屯以北公路节节抗击,诱敌深入,掩护四平西南的山东第1师,新四军 第3师第10旅、第8旅主力,第7纵队等部迅速向西转移,在大洼、金 山堡一带设伏,布置好“口袋”,准备迎歼第71军第87师。
4月15日中午,第87师进至大洼以南一带,东距新1军约25公里, 进入东北民主联军的伏击圈。山东第1师,新四军第3师第10、第8旅,第7纵队3个团,独立旅第1、第3团,辽西工人教导团等14个团的兵力, 乘其立足未稳之际,于当日黄昏展开进攻,迅速歼灭进入大洼的第87师 一个先头团,接着将该师后续部队分割、压缩在大洼以南的十几个村庄里。 经激战,翌日7时,第87师大部被歼,师长黄炎率部分残兵南逃。前来 增援的第91师一部进至宝力镇,被独立旅第3团等部击溃。此战,共歼 灭国民党军第87师4400余人,其中毙800余人,伤1600余人,俘2000 余人,缴获汽车30余辆,各种炮31门,机枪136挺,步枪1214支及大 量军用物资,给了刚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第71军以重大打击。
五 、四平保卫战
大洼战斗后,国民党军新1军和第71军完全靠拢,并已逼近四平。 东北民主联军已暂无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机会,遂转移主力到四平 以北,作为机动力量,支持四平守城部队进行坚守防御。从此,交战双 方进入以阵地战为主的城市攻防战阶段。
这时,正是国共两党代表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 成协议的紧要阶段。但国民党仍企图夺占四平、长春、哈尔滨、吉林等 更多的地方。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,为着保卫长春、哈 尔滨、齐齐哈尔三市,必须坚守四平,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国民党军, 以配合谈判。中共中央强调指出,一切决定于战场胜负,不要将希望放 在谈判上。为此要尽可能集中兵力于四平地区,不要逐渐增加兵力陷于 被 动 ; 长 春 防 御 工 事 一 概 保 留 , 准 备 于 必 要 时 把 长 春 变 成 “ 马 德 里 ” ; 要 彻底破坏沈长间铁路,尤重破坏四平以南及四平至公主岭间之铁路,愈 彻底愈好 。
(马德里,是西班牙的首都。1936年7月,德、意法西斯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军阀佛朗哥发动叛乱, 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政。西班牙人民在人民阵线政府领导下,进行了保卫民主反对侵略的英勇抗战。 这个战争,以马德里的保卫战最为激烈。保卫马德里的战争,从1936年10月起,历时2年又5个 月。由于英、法等国家采取所谓“不干涉”政策怂恿侵略者,又由于人民阵线内部发生了分化,马 德里于1939年3月陷落。)
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,东北局和东总决定,以保1旅第1团、第7纵队第56团共约6000人担任正面防御,坚守四平城区;以小部分兵力坚 守四平正面,消耗国民党军;大部主力则集中于四平侧背的八面城、梨 树等地,作为机动突击力量,支持守城部队,待机歼灭国民党军。
为了统一市区的作战指挥,成立了以保1旅旅长马仁兴任司令员、 中共四平市委书记刘瑞森任政治委员的四平卫戍司令部。守城部队加强 了主要阵地的工事构筑和通信保障,形成了环形防御,准备独立坚守。 保1团防守铁路西区,第56团防守铁路东区。
4月初,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到达四平部署作战工作,尔后指 挥部进驻梨树,直接指挥四平保卫战。
四平保卫战实际进程形成三个阶段:4月18日至26日为第一阶段, 国民党军锐气正盛,连续猛攻,东北民主联军沉着顽强进行抵抗;4月27 日至5月13日为第二阶段,双方形成对峙局面;5月14日至5月18日 为第三阶段,国民党军获得增援后猛攻,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离四平。
保卫战第一阶段 4月18日至26日,新1军展开全部兵力,其新 30师沿铁路由南向北,新38师由西向东,第50师向四平东南,对四平 正面进行轮番攻击。18日上午,新30师1个团在飞机、坦克支援下,向 四平南郊的海丰屯、玻林子和鸭湖泡等守军阵地发起进攻。在守军主要 阵地上,平均每分钟落炮弹35发,大部分工事堑壕被炸平。守城部队利 用钢板构成的空心堡垒工事和组织交叉火力,进行坚守防御,击退国民 党军多次攻击,阵地屹立不动。
21日,新38师迂回四平西北三道林子北山,企图占领北山制高点, 与新30师形成南北夹攻态势。为确保北山阵地,新四军第3师第7旅奉 命进至莫杂货铺、杨木林子、八大眼泉,沿北山左后侧延伸阵地,以确 保三道林子北山阵地侧后之安全;并以该旅第21团进入三道林子;保1 团也增加了北山防守兵力。当日,连续击退新1军一部的猛烈攻击,击 伤新30师副师长。22日,阵地一度被新38师突入,旋即将其击退。
新1军对四平的进攻,给守城部队以严重威胁。为了集中兵力于主 要方向,确保四平安全,东总令参加解放长春的第7师等部星夜南下,令参加本溪保卫战的第3纵队第7、第8旅迅速北上。同时组织保1旅、 第7纵队、第3师等部,采取昼守夜袭的战法,顽强抗击,反复争夺。
23日晚,第7师到达四平前线,与第7旅等部共同守备三道林子。 25日,新38师以猛烈炮火轰击三道林子北山阵地,在守军主要阵地上 平均每分钟落炮弹400余发,工事掩体被炸毁。守军抱着与阵地共存亡 的决心,连续打退新38师多次进攻,并于当日晚和26日晚出击,夜袭 新38师。新38师连遭打击后, 一时无力再攻,三道林子北山阵地仍控 制在东北民主联军手中。
在新1军新38师进攻三道林子北山的同时,第50师于20日向玻林 子阵地发起进攻。4天时间里,集中100门大小火炮,以每分钟25发炮 弹的火力,向玻林子阵地猛烈轰击,步兵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多次冲击, 均被东北民主联军保1团击退。24日,第50师第150团集中平东车站, 由南向东迂回,并以一部伸至半拉山门一带活动。新30师1个团也由南 向东迂回,企图攻占四平东南小高地,遭打击后退回。26日,第150团 7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,从东南侧进占城区之企图亦被粉碎。
新1军连日进攻四平,以较大之伤亡获得微小进展,锐气丧失,暂 时转入防御。
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经连日英勇顽强作战,击退了国民党军的进 攻,巩固了四平阵地。东总为保障四平翼侧安全,阻止国民党军迂回,遂 调整部署,将主力逐步向四平东西两侧延伸防御,新四军第3师第8、第 10旅及独立旅位于喇嘛甸子地区,山东第2师位于大房身、胡家窝棚地区, 山东第1师位于海清窝棚地区。27日,新四军第3师第7旅由三道林子 调至四平东南哈福车站一带布防以加强东线。至此,东起火石岭,西到八 面城50公里战线上部署了6个师(旅)兵力,战局逐渐形成对峙状态。
保卫战第二阶段 在双方相持情况下,蒋介石非常焦虑,乃急令新 6军攻占本溪后迅速北上增援。四平前线国民党军为等待增援部队,重 新组织进攻,一方面抓紧时间加修工事,另一方面采取夜袭和近迫作业 战术袭扰守军,企图逐步推进,寻机突破。
4月27日,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林彪:“一、四平守军甚为英勇,望传 令奖励;二、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(例如一个至二个团),化四平街为 马德里。”30日,中共中央致电林彪:“时局正在变化,明后日可能签订 停战协定',希望东北民主联军“死守四平,寸土必争'。5月1日,毛 泽东致电林彪,指出:“东北战争中外瞩目。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、民盟 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,坚持要打到长春。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 溪两处坚持奋战,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,消耗其兵力,挫折其锐气, 使其以六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、武器、弹药,受到最大消耗,来不及补充, 而我则因取得长、哈,兵力资材可以源源补充,那时,便可能求得有利 于我之和平。”“力戒轻敌,每战必须集结全力,打敌一点,以期必胜。” 同时决定,“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”,统属林彪,“不应分散”。
为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死守四平的电令,求得在四平城下大 量杀伤国民党军,为今后作战创造有利条件,东总调整部署,将原配属 第7师的第67团调到市内,增强守城兵力,加固城防工事,顽强死守; 要求'凡不直接担任守备的部队应尽量求得休整,以备作战';不断以小 部队袭击敌人,组织炮火和开展冷枪射击杀伤更多的敌人,并从各方面 加强对空、对坦克的防御。
四平市民亲身经受了国民党军的暴行,亲眼看到东北民主联军指战 员英勇奋战,逐渐打破了对国民党的幻想。他们积极帮助守军修工事, 抬伤员,送水送饭,并加紧生产支援前线。市政府和公安机关积极维持 治安,镇压特务活动,为守城部队坚守四平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守城部队 还得到外围其他地方部队和西满、东满、北满各地人民群众在弹药、食品、 医药、被服等方面的大量援助。后勤兵站、医院也逐步建立,物资供应 日益改善。这些使指战员增强了坚守四平的信心。
在战局对峙阶段,东北民主联军乘国民党军后方空虚,决定开辟第 二战场。以第3纵队第7、第8旅和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等部,迅速向四平以南之昌图、开原地区攻击,求得控制铁路一段,切断国民党军交通 运输线,陷四平地区国民党军于前后夹击之中。5月1日,林彪将开辟第 二战场的计划报告中共中央军委。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立即复电,指 出“这是一个勇敢的计划”,“望坚决执行”。为策应四平方面作战,中共 中央军委还令热河地区的部队向热河以东国民党军及锦承路进攻,胜利 后抽出一部兵力,进至锦沈路以北破路和发动群众;令冀东地区的部队 破击北宁路锦州至山海关段,阻止国民党军东调。
5月5日,第3纵队第7旅进至四平以南、双庙子以东的大台子山地区, 与国民党军第195师遭遇,当即向其展开进攻,歼其一部,由于第195 师主力退守泉头车站阵地,第3纵队乃转向昌图、开原地区进攻。国民 党军又急忙由四平前线抽调第50师第150团增援。5月10日,第3纵队 攻至昌图东之青杨堡、开原东之马市堡地区,先后对昌图至平顶堡之间 的铁路、公路展开大破袭,并以1个团的兵力向开原车站北山发起攻击; 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一部于同日攻占开原、昌图间的马千总台车站;保3 旅一部,于5月9日晚一度攻占开原以南之中固车站。东北民主联军第 二战场的开辟,给国民党军以严重威胁。
5月上旬,由关内增援的第93军已到东北,由南满地区北调的新6 军和第71军第88师已到达四平以南地区。至此,四平地区的国民党军 已达10个整师。
5月12日,新6军进至开原一带对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发起攻击。 林彪遂决定第3纵队主力转为担负阻援任务,以迟滞新6军的进攻。为 了准备对付国民党军对四平新的大规模进攻,又令位于公主岭附近的第 359旅立即南下增援四平东线,北满炮兵部队迅速开至四平前线参战。同 时令南满部队除彻底破坏沈阳至安东间、抚顺至清原间铁路阻止国民党 军前进外,乘国民党军主力北调、南满兵力空虚之际,选择城市大而守 兵少的目标坚决攻占之,并在敌后开展游击战,使其顾此失彼,兵力分散,以造成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四平前线歼敌的机会。
这期间,热河部队和冀东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,破击了锦 承路、北宁路锦榆段等交通运输线,有力地配合了四平方向作战。
保卫战第三阶段 国民党军在援兵到达后,于5月14日分为3个兵 团重新向四平全面攻击。左翼兵团第71军第87、第91师,向四平以西 八面城、老四平以北攻击,企图由西面迂回四平;中央兵团新1军3个师, 仍向四平正面进攻;右翼兵团新6军及第71军第88师,沿开原至西丰、 开原至叶赫站两条公路进攻,企图由东面迂回四平;第195师为预备队。
左、中两路国民党军的进攻遭到东北民主联军的顽强抵抗,至18日 均无大的进展,且伤亡不小。右路新6军在开原东北之莲花街、郜家店一 线,遭到第3纵队的节节抗击。新6军发挥机械化装备优势,以小部队与 第3纵队在阵地上对峙胶着,大部队则搭载600辆汽车相继向西丰、平岗、 哈福车站以东迂回,16日攻占叶赫站,17日攻占火石岭子、平岗,并向 四平东北赫尔苏疾进。担任预备队的第195师投入战斗后,于18日攻占 哈福车站,配合新1军对四平东南高地塔子山构成东、南、西3面包围。
塔子山位于四平东南10公里处,居东部群山之首,为守城防线的最 东端,可俯瞰四平守军东北方向全部阵地。
5月18日,新6军和新1军以猛烈炮火向塔子山轰击,继以飞机反 复轰炸扫射,然后集中步兵在飞机和坦克配合下由东面发起进攻。东北 民主联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竭力抵抗,不顾重大伤亡,与其展开英勇 肉搏,阵地失而复得,但终因伤亡过大,东调增援部队赶不到,无力继 续坚守,乃于当日下午奉命撤离阵地。
塔子山阵地失守,造成了国民党军从左侧后迂回四平城、完全封闭 市内守军退路的重大威胁。东北民主联军若再投入兵力继续坚守,势必 使主力陷于被动地位;且连续作战月余,伤亡较大,已无足够力量确保 四平。为摆脱被动,保持实力,诱敌分散,求得以运动战歼灭国民党军, 5月18日晚,林彪下达撤出四平的命令,并将情况报告中共中央和毛泽 东。21时,市区守备部队开始撤退。第7纵队由东北方向撤出;原配属第7师的第67团由西北撤出,归前总指挥;第3师第7旅第21团及保1 团统归保1旅指挥,由北面撤出进至郭家店西北山城子一带;炮兵旅第2 团由北面撤出后归第7师建制。24时前,城区部队全部撤完。由于组织 严密,至天明,部队已撤离四平20余公里,国民党军尚未发觉,仍不断 向市区射击。5月19日13时,国民党军进占市区。
四平保卫战是中共中央从全国战略出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决定进行 的一次大规模城市防御战。此战历时月余,共毙伤国民党军1万余人, 加上在此期间歼灭长春地区反动武装近2万人,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 气焰,配合了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,使国民党军在占领长春、吉林后, 无力进攻哈尔滨,赢得了东北地区四个月的休战局面,这就为东北局和 东北民主联军深入发动群众,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争得了宝贵时间。 四平保卫战还显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,取得了阵地防御战的经验, 提高了指战员同有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的胜利信心。此战东北民主 联军也付出了较大代价,有8000名指战员将鲜血洒在四平这块热土上, 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关内调赴东北的骨干。中共中央于5月19日致电林彪、 彭真指出:'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,抗击敌军十个师,表现了人民军队高 度顽强英勇精神,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。'5月27日,中共中央又致 电各战略区,指出:“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,不能成为我一般 的作战方针。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